签订合同建铁桥

时间:2014-01-24 08:52来源:百年中山桥 作者:杨重琦,余贤杰,关 点击: 载入中...

晚清兰州东教场新春阅兵

 

晚清兰州东教场新春阅兵

 

  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疆域扩大,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发,国家进入较快发展时期。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兰州的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均发展较快:明代开辟的九边防线中,甘凉大边起始于兰州,固原大边经过兰州;修建镇远浮桥,加强了黄河两岸交通和中西交流;修建水车,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发展。清代,陕甘总督、甘肃布政使、兰州府驻兰州,兰州遂成为甘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对兰州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产生了极大影响,促进了兰州各项事业的发展。此时的兰州以其拥金城之固,得黄河之便,扼陕、甘、宁、青、新、蒙、藏之咽喉,地位更加受到重视。随着人口的增加,交通流量的增大,以及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原来的镇远浮桥越来越不适应时代要求,修建一座荷载能力大的永久性的桥梁,变黄河天堑为通途,已经成为兰州乃至西北各项事业发展的必需和官府与民众的共同期望。


  清同治、光绪年间,中国兴起的洋务运动,对兰州黄河铁桥的修建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左宗棠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自清同治六年(1867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的十余年间,一直经营陕甘,做了大量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清同治六年,左宗棠调任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遂率军西进。


  清光绪元年至光绪三年(1875年-1877年),左宗棠奉命西进新疆,扫平阿古柏政权。清同治四年(1865年)初,中亚浩罕国的军官阿古柏在喀什噶尔封建地主的引诱下,受浩罕国统治者的派遣,入侵我国新疆南部,并于同治六年建立了所谓的“哲得沙尔”汗国,进而侵犯我国新疆北部。清政府派到新疆的将军、办事大臣等对阿古柏作战不利,局势严重。同治十年五月,沙皇俄国出兵强占新疆伊犁地区,至此,清王朝才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等人专注海防,意欲放弃新疆。光绪元年,左宗棠提出“海防塞防并重”的主张,反对李鸿章等人专注海防,放弃新疆的主张,得到朝廷赞赏,于是在当年被朝廷授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受命后,即率军进入新疆,讨伐侵占我国新疆的阿古柏政权,并于光绪三年扫平阿古柏政权,收复乌鲁木齐、和田等地,阻遏了沙皇俄国、英国等国长期对我国新疆的侵略。他还建议在新疆设督,提出并实施屯垦土地、兴修水利和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主张,为建设和经营新疆、巩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


  左宗棠在主政甘肃和进军新疆时,特别是在筹运军饷过程中,深感西北交通之落后,筹运之艰难,代价之高昂。他曾计算过,在关内运一石(合60公斤)粮食要花两石粮食的代价,养活一个士兵要花一石半的价;在关外则要十石粮价才能得到一石粮食。更有甚者:“计一驼夫粮二百斤,日行一站,越二十站,驼夫已将所负之粮啖尽,尚有何供军食乎?”在当时西北的交通条件下,数十万大军的粮草要运数千里,谈何容易,何况在兰州这个交通中枢,还有黄河天堑阻隔。因此,他在努力整修陕、甘、新大驿道的同时,很想在黄河兰州段上架设一道永久性桥梁,以使黄河天堑变为通途,提高道路等级和交通能力。当时,兰州黄河上只有一座镇远浮桥,左宗棠在兰州时,看到镇远浮桥冬拆春建,事繁费巨,且桥面窄,通行能力小,因而交通不便,且多危险。每当入冬时节,由于冰凌冲击,浮桥经常被冲断,只好重新用船济渡;进入冬季后,河冰凝结,河面被封,形成冰桥,浮桥被拆除,两岸交通改由冰桥承担;至次年春天河冰融解后,再重造浮桥。而在冰桥将结或将解时,行人往往半途失足,每年都陷溺不少行人和牲畜。于是左宗棠提出把浮桥改建为铁桥,以期一劳永逸。经与多家外商洽谈,均索价过高,最高的达三百万两白银。当时有一个外国商人福克愿意包修,索价最低也要六十万两白银,这样高的要价左宗棠无法接受,所以没有谈成,修建铁桥的事就此作罢。


  1881年,我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开通,从此开启了我国引用新结构、新材料建设各式铁路桥、公路桥的历史,我国的桥梁建设也随之发生了一次技术革命,为在黄河兰州段架设永久性桥梁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左宗棠的兰州黄河铁桥梦未能实现,他的后任陕甘总督升允和兰州道彭英甲完成了他的心愿。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提出“实行新政”、“预备立宪”.在这种形势下,陕甘总督升允指派兰州道彭英甲再次进行兴办近代工业的尝试,左宗棠曾经提出过的修建兰州黄河铁桥的拟议又被重新提了出来。


  彭英甲,字炳东,号铁函,河北承德人,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封建官吏和近代实业家。1906年,彭英甲任职兰州道。彭英甲在兰州任职时,洋务运动已宣告失败,左宗棠创办的实业已关了门,而彭英甲倡办的近代实业却在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的喧嚣声中缓慢地向前行进。彭英甲所编的《陇右纪实录》详细记载了他在兰州大办实业的具体情况,如实地反映了他当年创办实业的坚定信心和极大的艰辛。其中原原本本地保存着许多当时与比利时、英国、德国等签订的合同原件和写给陕甘总督、军机处与朝廷的呈文、电文、奏章等,说明当时开办近代工业,主要是通过与外国人合作的方式进行。在《陇右纪实录》中,提到最多的一位外国人是比利时人林阿德。林阿德当时是比利时驻中国的参赞,长期生活在甘肃,对甘肃各方面的情况十分熟悉。从比利时国家和他本人的利益出发,他频繁地和彭英甲打交道,向彭英甲提供机器、技术,同时从彭英甲手中提走一箱又一箱的白银。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彭英甲创办的原兰州劝工厂成立。劝工厂开业典礼在甘肃贡院(今兰医二院处)举行,彭英甲致词说:“劝工厂之设,旨在兴利惠工,讲求土货制造,以示提倡开风气、保利权、塞漏厄为要义。”同时指出,劝工厂在组织上的特点是“局中开厂,厂中分科”.劝工厂成立后,主要开办了绸缎、织布、裁绒、玻璃等四个工厂,每个工厂下按工序设科,相当于现在的车间。如绸缎厂设络丝、染织、织造三科,织布厂设牵轻、纺纱、织布、染色四科,裁绒厂设弹毛、纺织、染色、裁绒四科,玻璃厂设吹料、平光等科。


  劝工厂开办后,省城及各县人士纷纷到工厂参观,大开了眼界。开办初期,各科的生产经营情况都比较好。为了扩大影响,促进销售,彭英甲将坐落在鼓楼西街右侧今张掖路上的一栋新式二层楼装饰后作为产品陈列室,里面陈列甘肃自己生产的各种商品和来自各地的土特产,所有商品均明码标价,任人参观和选购,陈列室开展后,前来参观和购物的人络绎不绝,盛况空前。从甘肃的商业活动历史考察,这可算是甘肃首次工业品展销会。可惜到后来,因所选物品多为仿制,又没有外国新式机器制造,产品成本过大。加之经营等方面的原因,百弊丛生,该厂只得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关门停业。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民国时期中山桥第一次大修
  • 民国时期中山桥第一次大修
  • 百年中山桥经受过的考验
  • 百年中山桥经受过的考验
  • 金城古渡
  • 金城古渡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