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阳关,嘉峪关呈三角形,这在古时的战略上是易守望难攻的地形。而雅丹魔鬼城离嘉峪关又有70多公里,于是我们选择走顺时针的路线:先到敦煌古城原址,经西千佛洞后到西南部的阳关。再去西北部的玉门关,再去雅丹。
相对于最著名,也是最昂贵的莫高窟之外,西千佛洞相对比较低调和 冷清,此外还有榆林石窟。这三个石窟有两大共同特点,一是由同一个单位主管,二是都不准照相。如果说出于保护文物,不允许开闪光灯拍照可以理解——西安的 兵马俑也是这样管理的,然而完全不允许照相就有点难以理解了。既然拍不了景,飞熊又没有带模特来拍,所以只好自拍了。
西千佛洞前有一小片绿洲,里面有千年古树。走进其中,丝毫感觉不到直径五十米之外的地区全部是寸草不生的大漠。
绿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旁边的党河,不远处还有个党河水库。虽说是河,其实里面的水比溪流还少。再次说明这里水比油贵。
西千佛洞有些壁画的历史比莫高窟还早二百年,不过,那个历史悠久的窟是供研究用的,不对普通游客开放。
普通游客来这里可以看到五个洞(十个洞对半分交替开放)。西千佛洞不深。上图 中的外墙其实是后来修来保护壁画的。在这里,不用手电也可以看清里面的壁画。除了一千几百年前唐魏留下来的壁画之外,还有近年留下的到此一游的笔迹和涂 雅。因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以前,这些壁画都是处于无保护的状态。文人雅士们不免会画蛇添足留下些墨宝。
不过也没必要修正,再过几百年,这些涂雅也就成了文物,因为那个时候的人只会敲键盘,压根不知道怎么拿毛笔在墙壁上写字画画是这些发生在远古的是怎么回事儿。
接下来,我们去了阳关,其实是阳关博物馆。为什么呢?西出阳关无故人。如今的阳关的古迹,只剩一个残缺的峰火台。然而为了其打造成一个有价值的旅游景点(注:这里的价值只要是指门票的价值),在峰火台三公里之外又建造了阳关博物馆。上图是飞熊跟王司机在博物馆前的合照。
门口还有几个仿的古战车,跟三国游戏里还真有几分像。
博物馆中间是张骞像。当时,他只有24岁,真是年少有为啊!当年这里才算是西行的起点,理论上讲,这里的环境当时应该是宜居的。而今已经面目全非了。
阳关博物馆免费提供讲解。免费讲解本来是好事,但这里很容易把免费讲解变成了变强制讲解。像飞熊这种在后面到处乱拍的人总是被解讲员催促。讲解员跟导游一样,总是那句:“大家跟上了啊,我们先把XXX看完,接下来会给大家留拍照的时间。”
从外到内,修了好几个城楼牌坊。比较离谱的是,阳关博物馆里居然不让拍照,可能是跟莫高窟的物理距离比较近,传染了些臭脾气……想想阳关博物馆里的文物还能牛过陕西博物馆里的不成?想来想去,可能是怕照片流传开来别人就不想进来了吧,呵呵。
在讲解员口沫横飞时,飞熊远远地望着真正的阳关遗迹。唉!什么时候才讲完可以去看看呢?
身穿汉服的讲解员讲解的过程中总是暗藏玄机,一会儿兜售通关文碟,一会推介纪念雕塑。虽然飞熊本次是全自助的行程,却在阳关的讲解中体会到了跟团的感觉。
终于,讲解员葫芦里的药全卖完了,我们得以乘坐观光车,前往真正的阳关。原来阳关也跟月牙泉一样给围了起来。这的确需要保护一下。否则每人摸一下,带走块石头的话,没几年阳关也恐怕成浮云了。
虽然博物馆索然无味,而遗址也是三分欣赏,七分想像。但旁边的这片金银滩却是不错。按讲解员的说法,这是历史上有钱人带着财宝的必经之地,所以遍地宝物。
往左边看,有水的地方是茂密森林,没水的地方是荒漠一片,真是天壤之别。隐约可见远处阿尔金山的白雪皑皑——今天因为有风,有浮尘,因而远景不是太清楚。
什么都没有,也可以很美。这里的戈壁一定含了不同的矿物,因而色彩变化出各种层次。
这里就是历史上真正的阳关道了。太阳烤得人头发都快焦了,所以也没有人有勇气去阳关道真正的走上一走。想当初这里是去边疆的要道,那怎么这是城乡结合部吧,如今怎么就荒成这样呢?人类啊,你们到底干了些什么?
这后人修的走廊也不用特别的修饰,风沙一吹,就融入周围的颜色了。
在这样空旷的地方,容易引人思考。是不是将独走阳关道,由人去评说呢?
玉门关在敦煌的西北部。附近有三个景点:玉门关,河仓城和汉长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如今就剩了这么个遗址。
不过非常客观地说,玉门关的遗址比阳关还是要大一点,整个体积差不多可以说大了几倍。不但还像个城楼的样子,而且连门都还好好地开着。
飞熊开始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罗马的斗兽场在地球上立了两千年还至少剩了五分之三,而玉门关就只剩这样一个面目全非的土垛呢? 一方面,中国人更爱用土夯筑为基本建材,而罗马基本上是个石头城。另一方面,中国人自古喜欢推倒重建,还喜欢迁址,移来移去。所以,飞熊看完玉门关的整个历史介绍,也没有搞清楚眼前这个土垛子是哪朝哪代留下来的。(后来多处翻资料,估计是唐代留下来的,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玉门关北面有水源和丰美的水草。当然守卫玉门关的将士就是靠这里的水生活的吧?
接下来,飞熊一行到了汉长城。与大家熟悉的明长城不一样,二千年的风霜已经让汉长城面目全非。只剩一点点土墙。
看了汉长城的遗迹,飞熊知道了三件事:一,长城内部 用了许多稻草和泥混在一起做成的,而峰火台是用泥夯成土砖用做的。二、老子说得不错——柔可以克刚。那么坚固的长城也禁不起千年的风霜折磨。三、人类社会 是个耗散结构,虽然人类已对地球进行了深刻的改造,以致于乘民用飞机在天空飞行可以用肉眼轻易看到人类的痕迹(如果污染足够轻的话),然而如果这个宠大体 系的自我维护一旦停止,用不了几千年时间,单靠风云雨雪,大地便可以基本恢复到人类出现以前的景象去。
最“完好”的一段被围了起来。不过,可以看到残迹远远地绵延百里,让人不免感叹工程的浩大和修建的不易。长城的最初作用是抵御外敌。中国人遇 到河水泛烂,外敌信息入侵之类的问题,喜欢用修墙修坝的方法来封堵,看来是千年前留下来的遗传基因。不过,为什么更早时候大禹治水的经验没人重视呢?
千年之前的草和泥混码在一起,就成了城墙。
不远处的这个高土墩,相信就是当年的峰火台。虽然表面已经被风霜融化,里面的结构还是很清晰和艰固的。两千年前中国已经会修这样的建筑结构。令人感到震撼。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