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石宝山的石头大多是放得陈旧了的晚霞的颜色,远远看去,真像是涂上了夕照。山上的石头千姿万态,各呈其妙,像那首歌所唱的“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加之山中有南诏时期的艺术瑰宝——17个雕刻精细、形象生动、内容独特、地方民族色彩浓郁的石窟。走进那里,像是 在听一曲古老而奇妙的乐章。
石宝山方圆30余公里,由海居寺、宝相寺和石钟山石窟组成。其中石钟山石窟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最值得一看。
海云居是进入石宝山风景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位于石宝山山门左侧,面对一碧如洗的剑湖,站在寺前的观景台上,可以遥望玉龙雪山, 寺后的石伞山由三座酷似雨伞、石头上开满石莲花的奇特山石组成,相传是三位神仙陶醉于这里的风景而把仙伞遗忘此地,便成了石伞。
海云居古柏清风,松阴塔影,系清康熙年间剑川高僧普联和尚创建,一进三院,层台叠高,规模不大但布局严谨,是石宝山众多寺庙中保 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其中的格子门是清康熙年间的剑川木雕,刀法精美,构图巧妙。殿内悬挂的铜钟为明代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所铸 造。
宝相寺距海云居约5公里,最初建于宋代晚期,现存寺庙为清代建筑。寺庙周围灵泉结乳,怪石嶙峋,有仙姿佛相,故陈“宝相”。这座庙 宇依峭壁而筑,殿堂嵌镶在悬崖之上,寺阁亭台由栈道相连,飞阁流丹,如悬虚空,所以又名悬空寺。从山脚到金顶寺,要登数千级石阶。徐 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写道,“惟仰见其上,盘崖层叠,云回嶂涌,如芙蓉十二楼,令人眩目心骇。”
闻名遐迩的石钟山石窟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雕刻艺术瑰宝,开凿于唐代贞观年间,延续至宋代前期,惟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从宝相寺到石钟山沿公路步行约一公里,即可到达。
石钟寺一号窟称为异牟寻坐宫图、有王者像及侍从、童子等造像9尊,正中坐龙椅的王者,头戴金刚宝塔莲花冠,身着圆领在衽大袖宽袍, 两手人袖,屋前雕一童子,头顶供盘,两侧八侍从神态各异。
二号窟为阁罗凤议政图。石窟为宫廷式,共有雕像16躯,是石钟山石崖中造像最多的一窟。殿堂华丽,帷帐高悬,雕有王者、武士、僧人和 清平官。
三号窟内雕有地藏菩萨坐像。
四号窟为攀岩造像,佛跏趺坐于须弥座上,着法衣,踏莲花,背后迦叶阿难合掌而立。还雕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象奴。
五号窟的“愁面观音”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珍品,观音面容清瘦,双眉微皱,仿佛看透人间的悲苦。
六号窟是石钟山石窟中最大的一窟,正中雕如来佛,着法衣,右手臂及胸袒露,结跏趺坐,阿难,迦叶侍立左右,旁立三头六臂的四大明王 ,两侧是多闻天王和广目天王。
七号窟的甘露观音体态丰满,线条流畅,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后壁题记为藏为,内容是,“将世间受无边苦难众生,从痛苦的深渊中 拯救出来的是佛,当你把你的尊严,刻在岩壁上时,祈求佛的保佑,把我等福薄的罪恶众生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吧,吉祥!”
八号窟正面须弥座上,原来所雕的佛像已毁,后世补雕一女性生殖器,白族称“阿盎白”——意为“孩子降生的地方”。这个特殊的雕刻,充满了对女性生殖的崇拜,这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至今当地妇女还保留向“阿盎白”跪拜、祈祷、抹油以求子嗣的习俗。
从石钟寺西南方向行约4公里即为沙登箐,这里有5窟石刻造像,多为佛及菩萨像。石钟寺对面的狮子关还有3窟造像。其山脚有一拱形浅龛,内雕一像,头发卷曲,旁题“波斯国人”四字;在一些浮雕中还有几尊宽额头、大鼻子、阔下颌的印度人像。
由于剑川石窟中众多的石窟不仅有佛,有神,有人和动物的形象,有日月星云、花草树木等各种图案,还有南诏宫廷的陈设和衣冠礼制。它是云南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好的古代石刻艺术精品,是古代白族民间雕刻家的卓越创造,具有特殊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