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阳:光阴流淌下的悠悠甘肃古镇(2)

时间:2014-06-19 08:3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张小燕 点击: 载入中...


  响水堡建立以后,真正开始了它的新生。离响水十五里黄河岸边的索桥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索桥包括索桥古镇和索桥古渡。遗憾的是,由于下雨道路泥泞,古渡遗址我们不得亲眼所见,索桥古镇也因举村搬迁但其旧日遗风,在西北名族大学郝天魁教授的芦阳回忆录中得到了记述:小时候,这街面,足足有几十家商铺,下街卢家的马车点,后街王家的客店;路授权、彭灿等二十余家商店,从接口到下街再到商界,十字城内外,几乎铺面一个连着个,有卖药材的、百货的、布匹的、杂货店,足以见昔日之繁荣景象。


  从历史考察,汉代已在响水的吊沟建立了县城,那时芦阳山下均为媪围河水域所占,也就是说,现在的芦阳县城既大芦塘还不可能有人家居住,而是一片水域。因此,也无所谓人们所说的大芦塘、小芦塘之分。而响水堡、芦阳堡都是明万历年间建立的。到了后来河水散去,芦阳地面突出且较宽阔,居住的人也越来越多,芦阳就成了大地方。三十年代立县时,芦阳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成了县城所在地。至1978年县城迁址的45年间,一直是景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千年岁月,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枯荣,历史像个旅游者,总是颠沛流离,风尘朴朴。


  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不知不觉已到了下午3点,在庐阳镇副镇长吴兵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距景泰县城东南十多公里处的芦阳镇城北墩村,踏访闻名已久的汉长城。


  车在陡峭的山路艰难行进,倏忽间,一大片水域在面前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由私人老板投资兴建、充分利用山沟自然地理特征修建的湿地公园,目前,已发展成为芦阳镇的又一旅游景点。


  走进由石头垒砌的蒙古包,正在忙碌的郭维平放下手中的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曾经的房地产开发商如今转行开始发展旅游业,这让记者多少有些不解。”房地产已不是黄金产业,但旅游是。“郭维平用地道的方言说道:芦阳生态极度贫乏,建立生态谷就是为了给家乡的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当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芦阳,认知芦阳。作为羌区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之地,芦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靖远的河东文化,河西文化没有任何一个县城可以和芦阳比,河西第一城的媪围古城就在芦阳。先有媪围城,后有武威郡,芦阳婚丧嫁娶习俗基本上和武威一样。尤其是汉长城的发现,更是将芦阳的历史往前推了数千年。”


  “芦阳是金砖铺起来的,任何东西都买不到。”郭维平说,这是敦煌学暨历史地理学者李并成来芦阳考察时多次说过的一句话。然而,遗憾的是,守着金砖当破瓦,芦阳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被静静地搁置。


  “应该去看看,感受一下芦阳古长城的的魅力。”得知我们要去汉长城遗址,郭维平高兴地驾车随行。仍然是颠簸的山路,向窗外望去,连绵不绝的大山,犹如一条条巨龙弥漫在这片天地。10分钟后,顺利到达目的地。一口气爬到山顶,历尽千年风霜仍巍然屹立的汉长城跃如眼帘。赤红色的石头棱角分明,摸上去坚硬无比,无法想象,在冷兵器时代,这些巨大的石块先民们是如何搬上这高大山体的。置身城墙上,遥望远山近水,仿佛依旧能够感觉到这里的隆隆战鼓和金戈铁马。斜阳下的长城,透着一种苍凉的美,不屈的风骨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痕迹。


  “长城原来比现在高些,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和常年的风化,很多城砖已经遗失。这样的遗迹不加以保护,将来有可能会消失。保护历史遗产就是保护文化传承,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和心理归属。”黄龙云怅然地说,真不知道这里的长城还能屹立多久。


  历史的遗迹,总给世人太多的感慨和神秘。


  告别长城,记者一行向吊沟村进发。西周时,吊沟一带居住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的彝族,春秋、战国、至秦这里归属月氏。史料记载,在这期间,一条从陕西至泾川、平凉、到武威再到新疆的丝绸之路穿过此地。秦末汉初,原住我国北部的匈奴西进攻破月氏,将这里占为牧地,属匈奴休屠王之地。汉武帝开河西,列四郡,通西域、迁徙民众,充实边陲,发展军屯民垦,境内置媪围县,隶属于武威郡县治治所设在芦阳镇吊沟古城,为景泰立县之始。


  这一切,充分说明了古时吊沟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重要,据居延汉简所记,过黄河向西北方行约十五里既媪围县,再经裴家营、大靖营、土门营最后抵达武威。可以认定,这一路线是最古老的丝绸之路,作为一个重要驿站,媪围县被称之为河西第一镇,成为丝绸之路上现存规模最大暗地汉代县城遗址,其不仅管辖和护卫黄河渡口,也成为保障丝绸之路安全畅通的一个军事要冲。


  在吊沟村的半山上,可以看到媪围城圆弧形的城墙残迹和当时古人住的窑洞。文字记载,当年的媪围河水很大,常年奔流不息,丛山峻林、千溪汇集,从寿鹿等山顺势流下历经百丽,注入黄河。媪围河上下千亩良田,草木丰盛,村舍掩映,一派田园风光。而媪围县城内则终年物资互达,文化交流,商贾往来、官吏出入。


  而今,登临吊沟梁上寻古,极目四野、群山蜿蜒,山下,是大片的耕地。历经数千年岁月沧桑,古城仅存的几段残垣断壁,破败而又落寞,孤寂而又清冷,那依稀可见的古城轮廓似乎描绘着她曾经的繁华与富庶。“山上是远古先民们居住的地方,山下则是放牧的。”黄龙云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古城还留存东南、西南两城墙的角墩,后来由于一些村民盖房子,将这里的土取走了,角墩也就消失了。在古城脚下还发现过一个很深的洞,虽有牧羊人在洞口避雨,但由于洞很深,谁也没进去过,为确保安全,目前洞门已经被封了。


  媪围古城址的发现,揭开了景泰县两千年前的繁盛的秘密。从黄河渡口到武威郡这条400里长的地区,成为汉朝反击匈奴的前沿战地,风风丝路夜,萧萧班马鸣。登斯古城,仿佛时空倒流又回到了那个人喧马嚣的茶马古道。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芦阳的地理位置,可占国际性和历史性。因为芦阳境内在汉代出了一个媪围县,从长安出发,过黄河到媪围再到新疆、出西域,两千年前的辉煌,给芦塘增添了历史的光彩。虽然至今还没有人对当时的情况有着更深入的了解。但我们可以用历史的折射和透视将他们联系起来。


  北路作为丝绸之路最早路线。从长安出发,过咸阳,沿泾河西北上,经郴州,平凉,穿六盘山,至靖远哈四度。站媪围,再驱武威,通西域,这是一条最平坦的路。史载,汉武帝元朔3年,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正是沿着此路,经媪围去开创西域伟业的。军事和商贸的需要,显示出媪围县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贡献。芦塘城的人家,有的是古来的芦阳原籍,有的是屯戍边疆,落户耕田在此,有的是从商从外地迁来。千百年来,祖辈在这快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创造出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出现过戚维礼、岳登龙等文臣武将,封疆大吏,也出现过百工名匠,还出现过地方管吏、学士名医,书法家等,当然,作为社会的主题,还是成千上万的劳动者。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景泰县芦阳镇索桥古渡遗址
  • 芦阳:光阴流淌下的悠悠甘肃古镇
  • 芦阳:光阴流淌下的悠悠甘肃古镇
  • 芦阳:光阴流淌下的悠悠甘肃古镇
  • 芦阳:光阴流淌下的悠悠甘肃古镇
  • 芦阳:光阴流淌下的悠悠甘肃古镇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