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 我从这里走过…… (2)

时间:2014-01-15 09:00来源:大西北网综合 作者:童微 点击: 载入中...


  午后斜阳下的青城没有想象中宁静,人们不约而同又似乎心照不宣,从古镇的各个角落向同一个目的地出发。这个时候的城隍庙是热闹的,是休闲的,手持蒲扇的老人、脱了围裙的女人、穿着开裆裤的小孩、上下乱窜的家犬,听着小调,掀着古老的牛九,徜徉在午后的阳光下,如同一幅被艺术化了的优美的生活画卷,和谐温馨,乐在其中!


  作为青城小调的传承人,已逾古稀之年的高启康老先生至今依然坚持着这样的生活方式,乐此不疲。从9岁开始耳濡目染,到14岁时接触表演,高启康用一生的时间坚守着一个农村人对古老音乐的追求和保护,如今在青城后辈中会唱青城小调的几乎都是他的弟子。今天,我们有幸听到高老先生古朴苍翠的小调,唱到兴起时,高老先生手舞足蹈,超然其中,一曲接着一曲,如孩童般兴趣盎然,那种忘我的神情和自我陶醉的神态,深深地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一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


  高老先生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小调不要失传,否则他会遗憾。

 

 

  才子佳人配青城

 


  青城,此时我触摸到了你的皮肤,我还想听听你的心跳,把把你的脉搏,试试你的脾性……


  透过罗家大院的雕梁画栋,我们看到了青城曾经的车水马龙,商铺林立;永顺成的水烟踩着青石板的路面源源不断地运往黄河码头,和着络绎不绝的马队、驼队、车队的吆喝声;缕缕青烟成就了青城的繁华,也包裹着青城人的才情性貌。


  青城的才子佳人,至今让青城人引以为豪,津津乐道。


  83名贡生,8名孝廉方正,51名武举,23位举人,11位进士,1位皇榜翰林。区区一个小镇、仅仅一个朝代,掩饰不住自己的才华学识,让青城在浓浓的商业氛围中平添了几分优雅,几分内涵。


  为青城的才情添色的不仅仅是故去的先辈,也有后世的栋梁。


  青城流传着一段关于秦腔的佳话。青城同样流传着一段关于李干臣的佳话。


  佳话源自于观众耳熟能详的一折秦腔传统小戏--《柜中缘》,关于《柜中缘》的编剧,有着不同的说法,孙仁玉是长期以来秦腔权威资料公认的作者,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剧本上标有“孙仁玉整理”的字样,但另据调查考证,它的真正编剧并不是孙仁玉,而是孙的同仁李干臣。


  李干臣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世代耕读,长幼皆知书,凡名人诗词、地方掌故,诸昆季多能言之”,李干臣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和家族中的其他叔伯兄长一样,李干臣才华横溢。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朝政不稳。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策论悄然兴起。李干臣每有所作,总是抒发胸怀,针砭时弊,争取自由。后来,李干臣转学兰州,又去陕西西北大学深造。为废除封建制度,当时的名儒李约梓、孙仁玉纷纷创设剧团,编演新戏,针砭时弊。李干臣审时度势,写出他的处女作秦腔折子戏《柜中缘》。


  《柜中缘》是一出颇有情调的秦腔曲目,演绎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在当时的东滩有一个叫李英的穷秀才,不小心惹上了官司。得知官府要缉拿他,他连夜逃往陕西,四处躲藏。后来流落到咸阳一个村的私塾里教书,住在一陶性人家。陶老汉有一儿一女,李英经常教陶家兄妹识字作文。久而久之,李英和陶家女儿便产生了爱慕之情。陶女常常背着父兄找李英诉说衷肠。一日,陶家父子均不在家,陶女便邀李英上其闺房谈论终生大事。不料正在此时,猛听父兄回家,陶女和李英顿时乱了手脚,不知所措。情急之下,陶女便将柜盖揭开让李英钻了进去。陶家父子进门后发现柜子里露出衣角,便将李英从柜中揪出赶出家门。后来,李英中举,将喜报送到陶家,最终和陶家女儿喜结连理,再后来,李英带着家眷回到了青城老家,从此青城又多了一座举人居住的大宅院。


  李干臣闻听这一故事情节后,便借题发挥,撰成脍炙人口的剧本《柜中缘》,情节曲折感人,广为流传。


  至于后人为何会将《柜中缘》的作者归于孙仁玉还有更多的传说。


  不过,在青城人的心中,李干臣才是才子,也是他们的自豪。

 

 

  300亩荷塘的遐思

 


  触摸了古宅的历史,探究了青城的才子佳人,走出古老的街巷,眼前豁然开朗,恍然间自己已来到东滩水乡的荷塘边。夕阳下的荷塘斑光点点,生机勃勃,恰如古镇清澈的眼眸,怎一个美字了得。


  千亩荷塘就这样尽情地享受者阳光的滋养,自在悠闲,随风而动。看着它们,尽可以想象荷花盛开时的模样,粉中有绿,绿中含白,如果那时我再来荷塘边,定会被那种美景所折服,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不知是李清照亲眼所见,还是像我一样想象着荷塘盛开的情景。


  不论如何,荷花盛开的季节总有一个人是兴奋的。


  汪治会就是看着荷花会兴奋的人,因为对于他来说荷花除了美之外,也意味着生活,他是这千亩荷塘的“塘主”之一。几年前当他从遥远的家乡安徽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能不能栽种荷花还是一个未知数,荷塘本在南方才有的景观,而在青城建荷塘是他的父亲汪辉五年前的一个想法而已,不料一个看似简单的想法却成就了青城最美的景观,更为像汪辉、汪治会父子这样的商人提供着可观的收入。


  “这几年藕卖得非常好,再也没有人怀疑这里不能种藕或种藕能不能赚到钱了。”对于汪治会父子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对于青城人来说也一样。


  尽管水烟已没有了当年的市场,这里的水土又养育了另一方人,开辟了另一块天地。


  “荷花经济”已在青城初具规模,荷花池,观赏莲和食用藕有500多个品种,平均亩产达2000公斤,每亩荷塘莲藕的产值为8000元,主要销往兰州、西宁等市场,而且供不应求,2011年种植户实现收入上百万元,不仅如此,种植户还在荷塘里发展养鱼业,改善荷塘生态循环。目前,鱼的品种达数十种,实现年收入200多万元。近年来,沿河岸边及东滩荷塘周边发展起来的农家乐就有数十家,每逢周末及节假日农家乐天天爆满,每年为经营户实现收入210多万元。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由徽商投资上百万元建设占地20余亩的荷花池休闲度假村已完成了主体房屋建设,建成集赏荷、垂钓、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


  下一步,镇政府计划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土地入股多种融资渠道,以湿地芦苇、百亩荷花鱼塘、农家休闲为特色,投资10亿元重点打造占地5000亩的荷花池旅游观光园。规划种植1000亩食用藕及观赏藕,开发水上游玩项目500亩,开辟1000亩农田、果园、水稻、稀有蔬菜,供游人采摘、烹品。预计种植、接待及游玩项目年收入可达1500万元……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河口古镇景区崭露头角获2019首届中国金羚奖
  • 青城:古丝绸之路的水旱码头 唐宋元明时期的军事城堡
  • 青城:唐宋元明时期的军事城堡
  • 青城:古丝绸之路的水旱码头 唐宋元明时期的军事城堡
  • 古镇之梦
  • 古镇之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