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李季
闻捷
1958年,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成立,这是甘肃文学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它,营造了甘肃文学百花园中“处处闻啼鸟”的新气象。
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的创建,是与全国著名诗人李季、闻捷的贡献分不开的。
早在1953年,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了响应和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李季深人玉门油矿体验生活两年,创作了一大批讴歌石油工人的优秀诗作。
1957年,他与著名诗人闻捷来甘肃安家落户,于1958年8月发起成立了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李季任主席,闻捷、李秀峰分别任副主席。同时创办了作协刊物《敦煌文艺丛刊》,不久改刊为《红旗手》(1961年3月停刊,改为《甘肃文艺》)。从此,在他们的领导和影响下,作协兰州分会作为一支拥有九十三名会员的创作集体,以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开始了甘肃当代诗坛的颂歌时代。
一
李季与闻捷分别作为脍炙人口 的《王贵与李香香》、 《天山牧歌》的作者,早已成为蜚声诗坛的耀眼明星。来到甘肃之后,他们在领导和处理作协兰州分会的日常事务之余,依然笔耕不辍。迎来了创作生涯中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以切实的创作行动带动并影响了一批甘肃作家的成长。
有人认为: “甘肃,是李季诗歌生命重要的源泉地之一。” “以规模宏大的《杨高传》为代表的长诗和以《石油诗》为代表的抒情短章……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李季在甘肃还创作了长篇儿童诗《三边一少年》( 1958}和组诗《难忘的春天》( 1958 )等重要作品。
《杨高传》由《五月端阳》(1958)、《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1959}和《玉门儿女出 征 记 》( 1960 )构成,是社会主义新文学在诗歌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该长诗通过主人公杨高的命运演变,揭示出以杨高为代表的劳动人民改变自身命运和创造历史的巨大力量,折射出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艰难历程和伟大现实。难能可贵的是,在《杨高传》的创作实践中,李季坚持延安革命文艺时期形成的向民歌以及民间说唱文学汲取营养的优良传统,坚持中国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向,从而使该诗在结构形式和语言风格方面散发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清新、纯朴、豪迈、奔放的艺术特点,令人耳目一新。
1 959年,闻捷开始发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这部史诗以全方位、多视角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我军在解放初期平定新疆反革命叛乱的历史事实,该诗被评论界认为“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拓性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闻捷在甘肃时期创作的《河西走廊行》,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在甘肃工作生活的足迹,在诗人本时期的抒情诗中称得上十分重要的篇章。
正如闻捷本人所说的那样:“时代是一座立体的宝塔,它有自己的各个方面,它要求诗人运用各种类型的语言,从四面八方去烘托、渲和表现。”作为吟唱时代的歌手,在甘肃生活的几年,是他 们一生中所度过的最难忘最美好的岁月,扎根甘肃的生活经历构成了与他们的创作血肉相连的有机部分。他们在这里留下的大量诗篇,无不受到深沉厚重的西部历史及民俗积淀的浸润和影响,作为中国新诗以自己特有的风格反映时代生活的历史文本,今天仍然有其值得研究的宝贵价值。
二
毋庸讳言,中国作协兰州分会的成立,为团结和促进甘肃文学界多出人才和作品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李季和闻捷在这一时期所开创的现实主义诗风,对甘肃作家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国作协兰州分会在成立之初,紧紧围绕“培养人才,繁荣创作”的八字方针开展工作,对于甘肃作家起到了团结、指导、推动的作用。
我省作者程世荣、汪钺、姚运焕创作的第一部电影《黄河飞渡》就构思在作协兰州分会成立的会议中。这部作品的成功,是和当时的时代气氛,和李季 闻捷对大家的鼓励分不开的。当时,在全国崭露头角的甘肃话剧团的剧本创作,大都发表在作协创办的期刊《红旗手》上。如《8.26前夜》、《岳飞》在发表后,作协和刊物组织座谈会,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对剧本进行认真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论,有力地促进了甘肃话剧创作的健康发展。
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诗歌作为时代号角发挥着愈采愈重要的作用,在作协兰州分会的领导和著名诗人李季.闻捷的影响下,甘肃文学进入了空前活跃旺盛的繁荣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在甘肃诗坛各具魅力的诗人及其诗歌作品。他们同著名诗人李季、闻捷一样,深入生活,深人群众,始终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创作上的灵感。对火热而多姿多彩的时代生活做了真诚和由衷的讴歌和礼赞,铸成了他们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个桥梁。夏羊笔下定西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杨文林描绘的北疆风情,于辛田摹写的兰州新貌,汪玉良、伊丹才让所津津乐道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幸福景象,以及赵戈吟诵的国际共产主义革命运动,都是他们各自诗歌创作的主要题材内容。忠实地记录不平凡的时代的历史足迹,是他们对文学存在价值的理解和创作的最高要求。
从1958年作协成立到1966年“文革”开始,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从总体上讲取得了仅次于戏剧的艺术成就,但由于受政治上的“左”何田相的干扰,出现了大量违背创作规律和一味紧跟形势的苍白肤浅之作。李季、闻捷也不例外。为配合“大跃进”运动,他们几乎每天都有新诗发表在《甘肃日报》或其他刊物上。这是一种全国性的文学现象。但无论如何,他们为繁荣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1961年李季、闻捷调回北京。1966年,作协兰州分会停止工作进行“斗批改” 。1971年1月13日,闻捷在上海被迫害致死。李秀峰在“文革”中失踪,至今下落不明。1980年,李季在北京逝世。
人物小传
李季( 1922-1980 )原名李振明,又名杜寄,笔名李寄、里计、章河紫、于一凡等,河北省唐河县人。1938年入抗大学习,1946年发表成名作《王贵与李香香》。解放后,曾任《长江文艺》、 《诗刊》、 《人民文学》、《红旗手》{《飞天》前身}等刊物主编。1958年至1960年,任中国作协兰州分会主席,1979年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主要著作有《王贵与李香香》、 《菊花石》、 《杨高传》、 《难忘的春天》、 《石油诗》等。1980年3月底病逝于北京。
闻捷( 1923-1971 )原名赵文节,又名巫之禄、巫咸,江苏丹徒县人。1940年到陕北公学学习。后到陕北文工团。对陇东民歌产生了浓厚兴趣。1949年,他随军进成为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1956年,发表成名作《天山牧歌》。1958年,他与李季一起筹建中国作协兰州分会,任副主席、《红旗手》 (《飞天》前身)副主编。1971年受“四人帮”迫害在上海含冤去世。1978年平反昭雪。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天山牧歌》、《河西走廊行》,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 《长江万里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