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奇台”三说

时间:2014-08-26 08:30来源:大西北网-新疆经济报 作者:刘忠信 点击: 载入中...

金奇台


    今天的奇台县在历史上以“金奇台”饮誉关内外,由来已久。然而奇台县为何被称之为“金奇台”呢?众说不一,至今也难有一个准确的释译,从见到的书刊论述和从民间听到的口头流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说,因盛产黄金而名。


    据戴良佐先生提供的《清代旅行家笔下的老奇台》一文载:“奇台之西北之苏吉产沙金,该地系白金沙,较黄金更昂贵。此外,如北塔山均产黄金,奇台为新疆最着名的产金地区之一。”又据原奇台知县杨方织编撰的《奇台乡土志》载:“奇台盛产黄金,日出斗金。”可见奇台金沙储量之丰。奇台淘金人众多,成千上万的“金客”,不仅仅限于本地人,更多的人是不远千里来到奇台的。为了“淘金”,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前赴后继,从未停止过。有的人有来无回,有的人满载而归,也有的人落地生根了--用淘得的金沙,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乐不思“蜀”了。 二说,因广产金色的小麦而名。奇台农耕历史悠久,小麦尤占优势。“田畴沃阔,诚饶衍之区。”


    据《奇台乡土志》载:“小麦每岁约出一万二千石”、“官仓储粮达六万石”,这在当时,绝非是个小数目。从小麦的品种上看,又以“金包银”为主。这种小麦,顾名思义乃外红内白也。它颗粒饱满,出粉率高,色白质优,无芒又叫秃头麦子或秃头金包银,因此远近闻名,不仅销往哈密巴里坤和阿勒泰,而且还远销到蒙古。从种植条件上看,不论山上、戈壁,还是泉水地都很适应。麦草碾碎后细绵,牲口喜吃,同时,麦草还可烧火做饭。这些都使“金包银”小麦成为奇台历史上的当家品种。再者,每当夏季成熟期,到处麦浪滚滚,一片金黄,耀眼夺目,民以食为天,此地此景,谁不称赞奇台好?就连在清朝同治初年到光绪初年三度随军进疆的诗人肖雄,在其“奇台”一诗的自注里也说到:“奇台沙陀故地也,旧称富庶之区。北疆州县推为第一。


    俗有‘金奇台,银绥来(今玛纳斯)’之说。” 三说,因是金不换的地方而名。这里“地域辽阔,水源充足,渠河交错,地皆沃土。”有山区,有丘陵,有平原,有戈壁,有河灌区,有泉水地,涝旱有收。南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可建房修屋,可燃火取暖,只要出力,无需花钱;北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芨芨湖和天然的四季草场。人有柴烧,畜有草吃。据资料称,每年往来奇台这座旱码头的驼队多达6万余峰。水码头的船靠的是好水域,这旱码头的“舟”不就是靠的这芨芨湖吗?另外,沿南山丘陵地带非常适宜种植大烟罂粟,人们又把它称之为“黑金”.据现年88岁高龄的苗清举老人讲,这些地方种植的大烟产量高,没杂质,每两生浆能熬出九钱熟浆(鸦片),而水地种的大烟每两生浆只能熬出七钱熟浆。所以,陕甘一带的“花客”(种大烟的人)都慕名而来,专门从事大烟生产。至今,这里还流传这样一句歌谣:“马场窝,天雀沟,三千六百镢户头”.意思是说仅现在木垒的英格堡乡和奇台的七户乡这两地的山坡丘陵,就有众多“花客”专用镢头(一种生产工具)刨种大烟。苗清举老人说:“那时种大烟,就像种小麦一样,和春小麦冬小麦相似,有夏烟冬烟之分。丘陵的旱地种大烟比种冬麦更易。


    头年只将烟籽撒在犁过或刨过的地里,来年到农历八月十五的前后就可以收获了。”所以俗有“要挣白银子,走一回奇台古城子”、“进了古城子跌倒拾银子”、“金奇台,银绥来,走了走了又回来”之说,为啥要回来?因为奇台是个最能挣钱的地方,最能养活人的地方。 有关史料这样描述奇台县:“北接旱三台,南通吐鲁番,关内货来在此囤集;西至伊犁、塔城与俄交易;南至喀什、叶尔羌与英交易。洋货大宗亦集于此,而后东进嘉峪关,北至归化城。”那时从商利厚,全国各地买卖人纷至沓来,大发西口外之财。


    而更多的人则是走西口的穷苦人,来到这“跌倒拾银子”的古城谋生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打工的,他们或扛长工或干月活或打临工,只要出力,一年四季都有活干。这么好的地方哪里去找?因此奇台县像昔日一些名贵的商品一样被称为“金不换”之名,就像现在把“好地方”称之为黄金地段、黄金大道一样。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