踯躅在甘凉大道上的民勤骆驼商队

时间:2012-10-25 09:42来源:鑫报综合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丝路驼道之由来

 

    自古交通工具,均依附于交通道路。而交通道路又决定交通工具,考稽史籍,北方陆路交通工具,是以“唐朝的骆驼,汉朝的马”,著称于千史。汉武帝元狩二年?穴公元前121年?雪,大将军霍去病督师西征,打败了匈奴,其功胜匈奴的重要因素,便是霍去病选择了春天。趁匈奴人困马乏时?熏简装轻骑?熏加足饲料?熏长驱直入?熏切断匈奴右臂。汉王朝“列四郡?熏据两关,”西通西域?熏而有河西之地。


    自明嘉靖三年?穴公元1524年?雪以后?熏嘉峪关以西为吐蕃所有,中西陆路交通的咽喉旋被阻塞。清初复归“准部”和“回部”后,往来内地和新疆的商贾,改道于星星峡。雍正时,将兰州经安西通星星峡到新疆的大道?熏通称为“甘凉大道”。甘肃民勤通向内蒙的驼道,称“北路”。又因绥远、包头是商阜中转站?熏北路亦称“包绥大路”。走廊之南路多通行大车和骡马,沿途虽有驿、铺、墟、站,但多为有利于行军作战、官吏往返以及传递公文而设。清代康熙年间,众多的商队,吏民的迁徙,多依赖于河西走廊北缘?熏蒙新高原荒漠戈壁的骆驼,故称之为“丝路驼道,”俗称拉骆驼走西口。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张澍?穴今武威市人?雪,他写的两首《橐驼曲》:“西番异畜说橐驼,不读班书费揣摩。怪状奇形君莫笑,麒麟哪肯把人驮。”“草豆为刍又食盐?熏镇番?穴今民勤?雪人惯走参覃;载来纸布茶棉货,卸到泾阳又肃甘。”吟咏了丝绸之路上民勤骆驼商队的情景。


    甘肃民勤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县份。汉武帝太初四年?穴公元前96年?雪,设郡立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地理位置处于塞北之边陲?熏是古代各民族交往的一个通道。就其交通道路而言,远在北魏平城时代的鄂尔多斯沙漠南缘路,途经民勤通往西域。西域十六国的使者、商人以及远来的僧侣,去山西平城朝贡、贸易,也多通过此处。除此以外,在沙漠以北,还有一条经居延海到达西域的古道。唐朝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刘敬同北讨″铁勒″即取此路。大漠南缘之通道,常常因一些部族或国家的纠纷和战争,其交通畅塞不定;加之缺乏安全保障等措施,路断时间,东去的客、商,便绕道北行。

 

骆驼为什么走此道

 

   1、丝路驼道的地理环境。


   丝路驼道的主要地段,地处河西走廊南北大山的地槽中间,南面由东向西有龙首山、黑山、榆树沟山、花牛山等;北面有莱菔山、北大山、合黎山、北山、马鬃山等。地槽宽一般在30公里至50公里之间,除了两山之间的个别峡谷外,荒漠植被多,地形较平坦。海拔为1400至2000米,由东向西缓慢升高。穿越星星峡之后,逐渐进入新疆吐鲁番盆地。沿盆地边缘在七角井(古驿站)分南、北路到达乌鲁木齐。驼道全程,除有五段无水戈壁外,均生长荒漠植物。植株有骆驼刺、白茨、红茨、芦草、黄蒿、芨芨、八王、拐枣、梭梭、碱柴、红柳、珍珠、红沙和鬼见愁(猫头刺)等,植被覆盖率一般在30%以上。驼运歇脚站,都有井和泉,多数有开窝铺(旅店)的住户。水,虽含有不同矿化物,但都可以供人畜饮用。此处为典型的蒙新干旱类沙漠性气候,是河西走廊和内蒙放牧骆驼的主要草场。


   2、骆驼的变迁与繁殖


   骆驼,古称橐驼。《史记·匈奴列传》:“其奇畜则橐驼”,亦称“橐它”。《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多橐它”。《汉书.匈奴传》: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五将军并击匈奴,校尉常惠与乌孙兵至右谷蠡王庭,“兽马、牛、驴、橐驼七十余万”。《居延汉简》记载:在西汉末至新莽时居延屯田户已有养驼之事。《后汉书·窦宪传》: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击匈奴于和渠比提海(约今科布多一带),“获牲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由上述可知,两汉时边防部队已从匈奴中得到大批骆驼。《汉书·李广利传》:“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李广利出大宛时,有牛10万,马3万匹,驴、 橐驼以万数赍粮”。在西汉设张掖郡前,西汉王朝已经将骆驼用于中原交通这条大道上。


    在我国北方内地,骆驼的驯化使役要比马晚。《逸周书》记载:大夏、莎车等地以骆驼,野马输向内地。随着沧海桑田、绿洲沙漠的变化,骆驼越来越适应北方荒漠环境的生活,逐渐繁殖下来。唐朝以前往来内地的骆驼,主要是西域各地的。内地骆驼的大量繁殖是在唐朝以后。《唐书·黠嘎斯传》记载:“阿热牙至回鹘牙所,橐驼四十日行”。这说明在唐代不仅用骆驼大量运输,而且还有固定的站口,并以驼行站衡量道里。近些年来,在甘肃境内丝绸之路的许多地段,发掘了很多唐三彩,其中在秦安出土的牵驼俑和牵马俑,造型完好,都是西域少数民族或国外西亚地区商人的形象,它生动地说明了当年中原人民和西域各族乃至西亚各国人民频繁的友好交往。唐代诗人杜甫曾用“姜女烽燧奇,胡儿挚骆驼”的诗句,描绘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骆驼生性耐粗。由于它的口腔结构和消化机能的特殊,对食物不苛求,远胜其它家畜。骆驼耐饥渴的能力也很强,虽几天缺草缺料,仍可照常供使役。即使三、五日喝不到水,也不致有生命危险,在夏季中午的高温下(摄氏47-48度)还是照常生活。骆驼的耐寒性也很好,即使在严寒的冬季,气温下降到零下45-50度,它也能适应。骆驼又喜干厌湿、性嗜盐,喜食盐碱植物,适于沙漠环境。骆驼性温和,喜宁静,代谢水平较低,在沙漠中驮重100公斤,所耗热能只等于马的三分之一。骆驼是一种团体性动物,适合在沙漠中行走。它的嗅觉特别灵敏,对一、二十里外的盐池和碱滩,只要顺风,也能嗅到气味,长途奔跑就食。因此骆驼往往能把迷路的客人,带到有人烟的地方。此外,骆驼在运输道路上因小病或乏弱,仍可坚持到站,很少把驮(此处读音垛duò,指驮的物件)子撂在半道上,故骆驼有″忠实的沙漠之舟″的美称。

 

驼运类型

 

   驼运一般分为:(1)全运输。骆驼驮运商品、客人,要求按时到达目的地,这就必须是要骆驼体壮、料多,及时赶站。一旦到达,就需给骆驼一个很长时间的饲养恢复阶段,才能再次使役。(2)半运输。只驮部分货物,不带客商,不带料,哪里乏,哪里歇;哪里草好,就在哪里放牧。这样,运价低廉,消耗较轻。(3)游牧待役。骆驼在完成一次繁重使役后,选择时机,游牧回家,不驮运,赶草场,待等到家时,骆驼膘肥体壮,再行运输。

 

驼道的具体路线和歇脚站

 

   从甘肃的民勤到新疆的乌鲁木齐,全程3870华里,以快行速度,每天平均60里以上,须经58站,加中途劳站(休息准备),需65天到达。若中速行走,歇站70次,需80天。如果慢行,则三个月才能到新疆。


   骆驼的行走不固定在一条道上。为了选择水草,可分道扬镳,但一般到站是一致的。全程除了五次无水戈壁,随歇于半滩外,离开了固定站就无水可饮。多数站住有人家开窝铺(旅店)。他们有客接客,无客放牧,捞盐搞副业。店钱以付给一定的口粮为主,省得他们在遥远的他乡买粮食。有些驮运重要商品和危险品的商队,为避关卡和盗贼,摘除驼铃,绕道偷行。


   从民勤到新疆新庄儿共行38站,行程2500华里,途经三处戈壁,晚歇半道,其中在花墙子劳站一天,购人食粮、骆驼饲料。蘑菇滩劳站一天,到新庄儿就需40天。其后从七角井开始分南、北驼道,到达乌鲁木齐。北路较近,而气候多变;南路较远,却比北路好走。


   丝路驼道兴盛于清康熙、同治年间,因那时内地与新疆的物资交流频繁,内地的茶叶、香料、调和等运往新疆,口外的棉花、丝绸布帛、地毯、瓜果干品、作物种子等输入内地。与此同时,内地的人口大量迁流新疆,都依赖于骆驼运输,有钱的骑驼,无钱的跟随,长途跋涉,艰难困苦。丝路驼道从古到今历史悠久,建国后随着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这条驼道,才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武威县志》中有中唐诗人张籍作《凉州词》云:″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给丝路驼道留下了美好的诗音。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