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长城:始于临洮的千里防线

时间:2012-11-07 10:34来源:兰州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外观  
 
外观
 
大面墩(烽火台)


大面墩(烽火台)

 
古城林场长城


古城林场长城

 
永昌境内的古城墙


永昌境内的古城墙

 
  两千年来,在对秦帝国的描绘评判中,旧的正统形态与旧的民间艺术异曲同工,或刻意贬损,或肆意涂抹,悠悠岁月中竟是众口铄金,中国文明正源的万丈光焰竟然离奇得变形了。

  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也是中国文明的悲剧——一个富有正义感与历史感的民族,竟将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伟大帝国硬生生地划入异类而生猛挞伐!

  悲剧的深远阴影正在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渐渐淡化,儒家式的恶毒咒骂也已经大体终止了。但是,国人乃至世界对秦帝国的了解,还依然朦胧混沌。尽管万里长城、兵马俑、郡县制、度量衡以至我们每日使用的方块字(请注意,人们叫它“汉字”),都实实在在地矗立在那里,人们观念的分裂却依旧如斯。——孙皓晖

  据史料记载,在秦灭六国之后,就开始北筑长城,每年要在各地征民伕四十余万。

  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就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有史学家认为,修长城不是由秦始皇开创的,他只是在完成统一后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很多史书上把修长城造成的各种民间苦难完全归罪于秦始皇,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在战国时代,为了防御需要,各国之间都有一些长城,但北方的长城并不完整,相互之间也不连贯。秦始皇统一后开始把原来各国之间的长城拆除,连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主要是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秦长城。

  绵延万里的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榆中的秦长城

  据史料记载,秦昭襄王在战国七雄中很有声望,许多英雄豪杰都愿意在他的门下做官为将。齐国人蒙骜便是其中的一个,官至卿位。蒙骜去世,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蒙骜之子蒙武为秦裨将军,蒙武有两个儿子,长子蒙恬,次子蒙毅。蒙恬在秦始皇二十六年成为秦将,攻齐国时大获全胜,拜为内史。蒙毅更为秦始皇所“亲近”,“出则参乘,人则御前”(《史记·蒙恬列传》)。这时候,秦始皇已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吞并六国,统一了天下。为了巩固江山、抵御匈奴,秦始皇派蒙恬率兵30万,并派太子扶苏为监军,扫荡北方,击退匈奴,收复了今内蒙古河套地区一带,将春秋战国时期修筑的防御工事齐长城、魏长城、赵长城、燕长城、秦长城连接起来,成为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山海关的万里长城。长城随地势起伏蜿蜒,宛如龙蛇游动,十分壮观。

  《金县志》详细记载了当时长城在榆中的分布情况:“长城在黄河南岸,秦时蒙恬所筑……在金县境内者,自西北皋兰之桑园城,长十里。沿河西至什川堡址,有二里余,约计百余里。又东至一条城,或断或续,有四里余。东至平滩堡至靖远交接处,有二里余。”桑园子一处峡谷里至今还有蒙恬所筑的秦长城残迹。

  防御工程

  中国古代长城的修筑,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验。秦后各朝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修筑方法。 (责任编辑:鑫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