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寻根先祖武威人余阙

时间:2011-12-27 17:40来源:兰州晚报 作者:雒焕素 点击: 载入中...
余阙

 

  余阙

武威文庙《进士榜》

 

  武威文庙《进士榜》

武威文庙《进士榜》

 

  武威文庙《进士榜》

  近日,余秋雨在新近作品《我等不到了》里说:“凭一种难以表述的直觉,我猜我家应该是余阙、余渊之后,是从安徽流徙到浙江来的。那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是发端于古代羌族的唐兀人。即使仅仅从甘肃武威一带的踪迹算起,从他们到我们,一路生死经历,也真称得上动天地、泣鬼神。”他援引史料,证明他的祖先是元代武威人余阙。

  余氏:“世家河西武威”

  余秋雨文中称:“我的朋友、西夏史专家李范文教授说,余氏的形成和流脉,是西域历史的一个重大难题。”更是把中华余氏起源定位在了西域(包括河西走廊),这个考据与余秋雨寻根问祖到武威相互印证。

  近日,武威文史、文化界对上述考据表示认同。

  20余万字的《我等不到了》是余秋雨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因此他将此书珍惜地称为“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在书中,余秋雨叙述了家族的历史,从曾祖父、曾外祖父从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写起,写出了众多家族人物在近一个世纪历史光影中的命运沉浮。“写下来才发现:真实,比文学还文学。”他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话,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

  此等怀有感情的表述,不知先祖能否听得见?近日,记者就此辗转采访了多名武威市文史专家。

  武威市文史专家李林山等人认为,余阙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史记载的党项羌(即唐兀族)人,他作为安徽余氏的望祖,符合历史事实。

  据《元史》记载:“余阙,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家河西武威。父沙剌臧卜,官庐州,遂为庐州人。”据此可知,余阙一家是十二世纪末期从武威迁居安徽肥东县湖滨镇的。余阙少年丧父,他只得课授生徒以养活母亲。他后来与元代儒学大师吴澄(1249-1333年)的弟子庐州人张恒交往,学问日进。蒙古惠帝元统元年(1333年),余阙进士及第。余阙在其文集《青阳集》中也自称“夏人”,实际上他的家族这时已汉化,他溯源寻根,尊重西夏灭亡后党项羌人纷纷改姓余的习俗,将他姓氏改为“余”。

  余秋雨本人考证说:“据《西夏书事》记载:‘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也就是说,一百个唐兀人只能活下来一个,其他九十九个都死了。这活下来的一个,改姓了余。”安徽《余氏族谱》也有明确记载,认为余氏这一支“世家河西武威”。余秋雨还称:“有记载称,余阙死后没留下后代。但是,当时为余阙作传的著名学者宋濂访问了余阙的门人汪河,知道余阙还留有一个幼子叫余渊。余渊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为捍卫元朝而死的,但他仍然接受了明朝,还在明朝中过举人。根据几部《余氏宗谱》记载的线索调查,余渊的后代也是强劲繁衍,至今在安徽合肥大约有五千多人,在桐城有一千多人。”由此可见,余阙有子余渊,繁衍出三支:一支是合肥,一支是桐城,一支是四川。安徽的这两支后裔流寓浙江。余秋雨是浙江余氏的后人。目前,余阙后裔已在合肥繁衍到了第25代。

  余阙:甘肃科举史上唯一的“榜眼”

  携着对余秋雨寻根问祖的好奇,记者走进武威文庙,看到文庙《进士榜》上,余阙之名赫然在列。

  余阙是武威历史上第二个进士。他同第一个进士李益一样,都是著名的大诗人。

  根据资料记载,余阙是河南乡试左榜第二名,元统元年癸酉科会试第二名,殿试榜眼,也是甘肃科举史上唯一的“榜眼”。他不仅是元末著名的大诗人、儒学家。还被《元史》称为:“元末天下第一臣。”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刘伯温,是余阙1333年癸酉科同榜进士。此科,是元代人才最盛的一科,余阙夺得殿试右榜第二名,俗称“榜眼”;刘伯温是左榜三甲第二十名。翻开《元统元年进士录》,可以看到,余阙的三代履历被记载了下来:他的曾祖叫铣节,爷爷袭父名也叫铣节,都是生活在武威的唐兀人(蒙古语称西夏为唐兀);他的父亲沙喇藏卜,蒙古语名字叫屑耳为,他的母亲姓尹。 (责任编辑:鑫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