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住房重建规划基本完成,3580户受灾户即将乔迁新居
编者按
“鲜花陪伴亲山坡,枇杷陪伴松树林,金鱼陪伴清泉水,香柏陪伴高石崖……”
当这首藏歌唱起,古城舟曲渡走春秋与秦汉,在重山翠嶂屹立千年。
但当时间进入公元二零一零年,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冲破了这座小城的宁静。2.6万百姓流离失所,2.4平方公里土地化为疮痍,昔日的“藏乡江南”撕痛人心。
青山可为证。就在危机时刻,救援的声音响彻泉城。大爱无垠,舟曲不屈,一场波澜壮阔的重建画卷迎风铺展。
重建,抚平了伤痛,鼓舞着人心。
2012年8月8日,这一刻同样值得关注。灾后两年,当我们再度踏上这片焕发生机的土地,眼前的一切令人欣慰。这是一个戮力同心,重整山河的动人景象。
我们没有理由不动容。近一周来,本报特派记者深入舟曲,倾听重建声音,感受重建脉搏,为您在今天,一一呈现灾后这两年,重建中取得的瞩目成就,讲述那些令我们牵挂的人和事。
我们欣喜地看到,舟曲灾后重建全部170个项目中,79个已经完成;总投资50.2亿元,已累计完成80%以上。住有所居,医有所保,教有所施,行有所便,业有所兴,一幅“藏乡江南”的美丽新景已初绽芳容。
两年前的那个雨夜,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冲垮了大半个舟曲县城,大量人员死亡,房屋被毁,受灾群众流离失所。短短两年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当初舟曲城乡受灾群众住房的重建规划已经基本完成,一个新舟曲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
安置状况
8月1日下午,舟曲县青峰广场,数千名群众在此排队选房。他们都是舟曲老城区三眼峪、罗家峪、北街、东街一带的群众,他们的房屋都在两年前的那场灾难中被毁。如今,新房已经在舟曲老城区、峰迭新区与秦王川转移安置区全部建成,有1130户受灾群众将被安置在老城区,有1300户安置在峰迭新区,还有1150户受灾群众会被安置在秦王川转移安置区。
建设标准
罗家峪,舟曲泥石流重灾区。短短两年时间,一个由19栋高楼组成的高档小区取代了原来的残垣断壁。这里由19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楼组成,楼房配备有可视门禁系统、有线电视、网线、电话等线路设施,水、电、天然气等设施全部用智能卡控制。
峰迭新区,面临白龙江,背靠揽秀山,距离舟曲县城13公里,沿省道313线驱车6-7分钟就可到达新区。新区由80栋高楼组成,其中46幢为灾后重建安置楼。新区内道路宽阔,医院、学校、商铺等配套设施齐全。短短两年时间内,这里已经被打造成了一个集行政、教育、卫生、商贸、住宅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舟曲老城区与峰迭新区的建设规划是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的,从一开始,老城区与峰迭新区的规划和设计标准就很高,基本上按照国内一线大城市高档住宅小区标准规划设计。”舟曲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舟曲灾后重建办公室副主任王宏林告诉记者,根据建筑相关标准,楼间距最小16米,最大50米。舟曲是一个平地非常少的地方,但是老城区安置区的19幢高楼的楼间距都是50米。已经建成的峰迭新区幼儿园是全省县一级标准最高、设施最全的幼儿园,重建的各类中小学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校舍建设标准。新建成的舟曲县医院和峰迭新区卫生综合楼硬件设施将达到三甲医院水平。
群众感言
今年27岁的杨土军是罗家峪村一组村民,两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灾害中,杨土军的父亲遇难,家里的房子也被泥石流冲毁,此次老城区灾民安置他们家分到了两套面积80平方米的房子。
“泥石流刚刚发生后,家里的所有的东西都被冲走了,生活也比较困难。好在灾后重建很快启动,我很快就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杨土军说,此前他在外地的建筑工地当瓦工,舟曲灾后重建启动后,杨土军回到舟曲,在罗家峪新区的施工工地打工,每天的工资为180元。
15岁的蒋伟是舟曲城关一小五年级的学生,当天下午他随父亲蒋金瑞一起前来选房。当年的泥石流灾害中,奶奶和其他5位亲人全部遇难,家里的房屋也被冲毁。“新房我非常满意,我们再也不用搬家了。”15岁的蒋伟说,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他们先是在帐篷中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县城租住别人的房子,两年间他们已经搬了4次家。
“现在终于要搬进属于自己的家,再也不用到处找房子了。”蒋金瑞说,新房他看了,非常满意。
《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的重建目标要求在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住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各项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一个新舟曲正在崛起。